第15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圆满闭幕

回到创作原点

厦门2024年11月12日 /美通社/ -- 2024年11月7日,第届大师第十五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•C馆4楼国际会议厅举行。全球论坛邀请日本著名建筑师原田真宏、建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韩冬青以"创作原点与坐标"为主题结合各自的论坛建筑理念和实践发表主旨演讲。本次论坛在国内建筑产业发生较大变革的圆满背景下召开,希冀以一种面向未来的闭幕态度回归建筑创作的原点,和与会者共同思考创作的第届大师自由与价值。


原田真宏

建筑即第二自然

"建筑需要融合两种合理性,一种是建筑自然的合理性,一种是论坛社会的合理性。"原田真宏在他的圆满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两种合理性。他在知立寺子屋、闭幕益子路站等作品的第届大师设计过程中,坚持使用本土材料,全球借鉴自然结构原理,建筑沿用民间手艺,力求适应周边自然环境,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的需求。

原田真宏认为,"建筑"二字,建是建框架,筑是筑构造。建立框架时,需要通过感知与理解自然环境的状态,使建筑融入自然并与之产生联系。在知立市寺子屋的设计中,一方面,柔缓的曲面屋顶与连绵起伏的山脉相融。另一方面,这座寺子屋遵循运用了自然界的结构原理,即蜘蛛网般荷载平均分布的悬链线结构,由两个平行的钢制鸟居形框架支撑,弯曲的屋顶就像一块木材制造的布覆盖了整个空间,为孩子们构建了一座轻柔的建筑。


由于建筑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,原田真宏认为建筑设计需要严肃地考虑环境友好性,以形成建筑内外的良性生态循环。首先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,设计建筑的采光与通风系统。例如,广岛的濑户公寓利用建筑在山坡悬崖边的位置,通过设置中庭,引入光照和自然风。在材料的选择上,他分享了如何取材于当地环境中的自然资源,或使用CLT材料(交叉层压集成材,一种新型的原木建筑材料),实现建筑的低碳化。此外,原田真宏提到,历史与文化也应当成为建筑的一部分。当民间工艺参与到制作加工、艺术创造等建造过程,人与本地之间便产生了更为紧密的关联。

"The good architecture is a second nature that fulfills the demand of its people."原田真宏最后引用歌德的话总结道,好的建筑就像第二自然,能够满足人的需求。在他看来,建筑就如同生物体,是一个循环系统生命体。设计应该依据自然与社会的需求,创造适应人的需求的"第二自然",创造符合自然规律的建筑。


韩冬青

摆脱割裂的线性的设计理念

在全球迈向低碳发展的进程中,韩冬青提出设计应摆脱专业割裂的传统观念,走向"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",而这,也是韩冬青教授的创作原点。这一设计理念通过系统化的整体设计,将建筑和城市的微观物质空间及场所特征整合为完整体系。他注意到,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描述城市空间时往往使用不同的"语言",如同两种"货币"需相互"兑换",导致效率下降。因此,他倡议建立跨学科的"共同语言",在城市物质空间的认知上达成统一。通过"十字坐标"概念,他区分了"网络"和"区块"两类物质对象,并结合几何与构型视角,统一量、型、性三者的表述,以增强空间形态的有效表达,避免专业割裂带来的差异。


在资源有限的中国,节约观念尤为重要。韩冬青指出,一体化设计不仅要求多专业协同,更需思想上的统一,以在各环节间形成良好互动。城市与建筑是相互塑造的,建筑不仅是城市功能的载体,更是其品质的体现。因此,无论是宏观的规划还是微观的建筑设计,都应共同追求低碳的目标。此外,他提到,紧凑的城市形态在实现低碳方面具备显著优势,高密度低层数的建筑减碳效果优于低密度高楼层的建筑。通过对比巴塞罗那和香港等城市的案例,韩冬青展示了紧凑布局如何提升空间效率、优化公共设施配置,并促进低碳生活方式。

总而言之,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应通过源头和系统的降碳策略,在有限资源中实现形态、功效和能效的平衡,最大化发挥设计的节约性与高效性。


据主办方介绍,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创办于2014年,立足于全球化的语境,以多元化和人本主义为总原则,曾先后邀请藤本壮介(Sou Fujimoto)、本纳道•霍(Bernardo Fort)、刘家琨、谢英俊、罗伯特•特拉达斯(Robert Terradas)、小岛一浩(Kazuhiro Kojima)、西泽立卫(Ryue Nishizawa)、承孝相(Seung H-sang)、马岩松、张永和、姚仁喜、黄声远、朱锫、卡洛•拉蒂(Carlo Ratti)、文森特•瓜里亚尔特(Vincente Guallart)、徐卫国、何镜堂、丹尼尔•斯坦森(Daniel Statham)、崔愷、孟岩、章明、罗伯特•班努拉(Roberto Bannura)等著名建筑师作为主讲嘉宾。论坛自2023年起融入厦门城市设计周并作为压轴单元,以更高的规格面向公众开放。本届活动由厦门市规划协会、厦门市勘察设计协会、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主办,城市中国、UED城市•环境•设计、三联生活周刊、一筑一事、CBC建筑中心、TOP创新区研究院、城市八部等媒体单位支持。

时尚
上一篇:省环保厅曝光19家污染企业
下一篇:重庆黄桷古道污水管网工程投入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