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激增88.7% 蹊跷的自港进口
华夏时报(www.chinatimes.net.cn)记者 福蒙蒙 两会报道
在进口持续下滑的背景下,2月自港进口(经中国香港进口到内地)继续激增,月激增幅达到了88.7%。增蹊自港而此前的进口1月,自港进口更是月激大增108%。尽管自港进口在整体进口中占比不到1%,增蹊自港但由于外汇储备已经连续几个月大幅下降,进口对港贸易的异常还是引起了业内的关注。
长期关注热钱的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这个数据很蹊跷,肯定有虚假贸易的存在,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,套利很“好做”。
但官方的态度却不太相同,继2月中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否认资本借贸易流出后,央行副行长易纲也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,外汇储备下降源于“藏汇于民”,对资本流入择机掉头早有预期,并不奇怪。
资本外流疑云
据海关总署3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2月进口同比(按美元计)萎缩13.8%,其中中国香港进口同比增长88.7%,表现远超其他地区,如中国台湾(下降14.2%)、韩国(下降11.6%)、新加坡(下降23.1%)。而同月,出口至中国香港的货物金额却出现了13.1%的下滑。
“(2月份的数据)给我们提了个醒,出口下滑而进口却出现增长,容易转移定价,资金外流,要提高警惕,但不要过早下结论。”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2月份的数据确实有蹊跷之处,但还需要证明确实有虚假贸易的存在。
随后,记者并未在官方查询到一些更细致的数据,但却从瑞银的一份报告中找到了答案。
瑞银报告指出,去年12月到今年2月,内地从香港地区的进口平均增速高至71%(分别同比增长65%、72%和89%),而香港地区方面对内地的出口在去年12月同比增长仅1%、今年1月同比下跌8%,与自港进口数据形成极大反差。
瑞银表示,鉴于去年年底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、资本外流压力加剧,投机商可能高报从香港地区的进口,将资本隐藏在贸易项下、转移至境外,不过总量应该不会很大。
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对本报记者表示,这已经是内地从中国香港进口连续第3个月大幅高于香港官方公布的对内地出口数据,在人民币走弱预期影响下,高报进口可以实现资金流出境外。
易纲则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,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,预期将回归基本稳定,中国正在探索构建“利率走廊”机制。
搭贸易便车
过去几个月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,引发了国内对于资本外流的担忧,如今年1月、去年12月、去年11月外储环比下降分别为994亿美元、1079亿美元、872亿美元。
高盛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2015年下半年资本净流出达5500亿美元,其中60%来自中国居民以及企业,还有30%来自于企业偿还债务。而2月对港贸易的蹊跷数据,再次加深了业内对于资本外流的担忧,因为搭贸易便车正是资本外流的其中一个方式。
其实,资金借贸易进出的现象早就存在,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打击套利行为,但有一些贸易很难被发现。
广东一位企业负责人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,虚增发票是企业通过贸易将资金转移到海外的重要途径之一,可以避开管制将资金转移出境,而香港则是资金转移到境外的首选目的地。
“一些海外有企业的客户,采取借助虚假的境外贸易合同将资金转移到离岸公司,或者通过‘高报进口、少报出口’等方式将资金截留在境外。”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,虚假贸易在报关物品的选择上也大有学问,一些国内鼓励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,或者是贵金属,是高报进口的首选,因为这类产品价格较高,很难被查出来。
2013年,对港贸易也曾出现过异常,那次出现异常的数据是出口,不仅增幅高达70%以上,而且和香港公布的数据相差很多;此外,当年贵金属的出口也出现了飙升。今年的数据表现和当年如出一辙,只是出现异常的数据由出口变成了进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