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学者眼中的“断亲”:不是社会问题,也不代表社会进步

2023年春节,断亲出门走亲戚的社会社会社郑州市民。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“断亲”。眼中也(人民视觉/图)

“年轻人断亲”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。不代表

越来越多的问题年轻人不走亲戚,与亲戚之间的进步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,进而诞生了大量“反向调教亲戚”的断亲搞笑短视频。这在胡小武看来,社会社会社在大城市工作的眼中也人,回到故乡其实会有一种不适应感,不代表就像“故乡已是问题异乡”。

这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,进步同时也是断亲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,长期关注城市青年问题。社会社会社他将“断亲”定义为懒于、眼中也疏于、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⼀种现象,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,而不是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。

2022年底,胡小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《青年“断亲”:何以发生?何去何从?》。他通过调研发现,年龄越小,与亲戚联系越少,尤其是“90后”和“00后”群体,断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。而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,这个趋势仍在加强。

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,经由经济上、空间上、互联网生活方式上的转变,导致年轻人做出不同于父辈的断亲行为。“它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,我没有把它当作社会问题去理解,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。”胡小武说。

胡小武。(受访者供图/图)

亲缘关系里的拉力和推力

南方周末:你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断亲概念?

胡小武:从概念上的接触应该是在2021年的7、8月份,但是我自己看到这个概念之后,根据我们做社会学研究的通常方法,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史、生活史做了一些梳理。

我是75后,江西人,从江西的小地方到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,离故乡千里之外。二十多年过去,我都面临着疏于和老家亲戚交往的行为。我有一个妹妹在浙江,妹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算是特别亲的二代亲,但是两个孩子一年到头最多见一次面。如果大家暑假有空,就见两次。这种跨时空的距离感,也就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开放和流动的宏观结构,最终产生了一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

百科
上一篇:石材企业入园 “马路经济”走向“园区经济”
下一篇:淮安启用“管道机器人”检测污水管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