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运会了解马背民族男儿三艺:骑马射箭与摔跤

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刚刚在草原名城鄂尔多斯拉开帷幕,民运马背民族马射让我们有机会走近马背上的男儿民族——蒙古族,进一步了解这个曾书写过传奇的艺骑游牧民族的过往和今生。

如果要说蒙古族的箭摔跤历史,那么第一个想起的民运马背民族马射一定是成吉思汗铁木真,他一生戎马生涯,男儿与马结下不解之缘。艺骑他西征欧亚大陆、箭摔跤驰骋蒙古高原、民运马背民族马射南下中原大地,男儿均带着自己的艺骑铁骑军——怯薛军。据传,箭摔跤成吉思汗乘骑的民运马背民族马射良骥多是蒙古马。蒙古族之所以能在13世纪建立起横跨亚欧的男儿超级蒙古帝国,也得益于蒙古族的艺骑游牧生活和与马的亲密关系。

寓言体蒙古民歌《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》,于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,由无名氏创作,经过近千年的传唱,一直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喜爱。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,以畜牧为生计,过着“逐水草而居”的游牧生活。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,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。

马背上民族的称谓源于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。马对于蒙古族具有特殊意义,游牧生活需要不断转场,马是转场的交通工具;放牧需要骑马,马是生产工具;为了抵御外来部落的掠夺,马是保卫财产的武器;冷兵器时期,战马是战争的基本保障。

蒙古男儿三艺 骑马

马是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,保证了蒙古军队的机动性;牧群随着大军出征,解决了蒙古军队的给养;蒙古人个个从小就能骑善射,士兵甚至可以在马背上吃饭睡觉,日夜行军。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蒙古族能建立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帝国,也可以深刻体会何为马背上的民族。

进入现代社会,蒙古族很好地延续了传统,其优势项目依然是马术和搏克(蒙古式摔跤),原因就是群众基础好,参与程度高。那达慕大会上,传统的比赛项目就是蒙古族的“男儿三艺”——骑马、射箭、摔跤。

蒙古男儿三艺 射箭

夏季的草原上,大小规模的那达慕大会几乎随处可见。3天一个小型那达慕,5天一个大型那达慕。牧民自己出钱、企业家赞助、苏木(介于县与村之间的行政机构)组织等形式的那达慕,将成吉思汗时代的“练兵秘笈”在现代得以传承。

马背民族世代与马相伴,自然非常重视马术运动的开展,全运会和民族运动会,马术一直是内蒙古代表团出成绩的项目。

蒙古男儿三艺 博克摔跤

蒙古族很好地传承了旧时的草原文化。昔日草原牧民用于防寒的蒙古族传统服饰——蒙古袍,已成为内蒙古人馈赠宾朋的佳礼。此外,春节也是蒙古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。

蒙古族崇尚白色,所以称春节为“白节”,蒙古族过“白节”的习俗可追溯到元朝初年,意大利旅行家马可?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做过详细描绘。春节将至时,蒙古族人家会将大量的新鲜牛奶制作成奶豆腐、奶油等奶制品,这是蒙古族人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。在蒙古族的春节中,除夕是最忙碌的日子,除夕上午通常要煮手把肉,剁羊肉馅,为年夜饭做准备。

农历腊月二十三,传说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,崇拜火的蒙古族最隆重的“祭火”仪式就在这一天举行,届时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祭祀火神。这一天要将房间打扫干净,锅里煮上羊胸叉肉,备齐红枣、黄油、冰糖、奶酒等祭品,为晚上的“祭火”仪式做准备。

蒙古族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、奶食品、酒等作供品,到了晚上掌灯时辰,在灶膛内填入沙蒿根、香柏片,上围干牛粪,将灶火点燃。“祭火”时,男主人双手托起煮好的羊胸叉放入火中,全家人对着火焰向火神祈祷。之后,他们在煮肉的汤里下米煮粥,并放入奶酪、糖和黄油等,享用“祭火”的“口福”。

蒙古族传统民居蒙古包现在又回归草原。近年来,在内蒙古锡林郭勒、呼伦贝尔等大草原上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蒙古包,这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蒙古族民居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,开始重新回归牧人的生活。蒙古包设计也更精致讲究,通常是装有地暖、处处雕刻着蒙古族吉祥图案的豪华蒙古包。

来源:中国马术|赛马|马球第一网络媒体-大陆赛马网http://www.daluma.com  

探索
上一篇:景德镇陶瓷工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
下一篇:地板家居行业“蜕变成蝶”推动市场格局不断升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