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金红:孝顺女儿照顾残疾母亲40余载,朴实行动 诠释传统美德_

证件照

吕金红

吕金红,吕金女,红孝1964年4月生,顺女实行释传来安县汊河镇张堡村人。儿照吕金红从10岁开始就与父亲一起照顾因先天性软骨病而无法站立、顾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疾母母亲。1983年,亲余父亲因病去世后,载朴吕金红挑起家庭重担,动诠德一边种地、统美打零工,吕金一边照顾母亲,红孝多年来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。顺女实行释传2020年吕金红的儿照婆婆中风瘫痪,她又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顾残责任。每天精心给两位老人准备一日三餐、端水喂药、擦洗换衣、按摩翻身,在她的陪伴和悉心照料下,两位老人精神矍铄,房间没有异味。在吕金红的言传身教下,儿子儿媳也十分孝顺,经常回家看望外婆、奶奶,给老人买点小零食,陪老人聊天,为老人捶背、按摩,一家人用朴实行动诠释“孝”与“爱”的美德。

 

稚嫩双肩支撑患难家庭

1964年,吕金红出生于来安县汊河镇张堡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,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,父亲是农民,母亲裴永翠自小就患有先天性软骨病无法站立,至今还瘫坐在轮椅上,完全丧失劳动能力,生活不能自理,全家人靠着父亲种地和打零工赚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,吕金红10来岁的时候便独自承担起照顾母亲操持家务的担子。那时候的她刚能够的上灶台,身体跟桌子差不多高。她不仅要操持一日三餐,还得给母亲端水喂药,抽空还得去割猪草,连上学都比同龄人晚几年。为了减轻负担,吕金红小学毕业就没有再读书了。

1983年,吕金红的父亲突然病逝,19岁的吕金红成为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。为了照顾母亲,吕金红一边种地,一边在附近的工厂打零工。瘫痪病人的饮食起居是个大问题,为了更好地照看母亲,吕金红和母亲晚上同睡在一张床上。因母亲不能吃太硬的食物,吕金红做饭都要把食物煮得很烂,每次给母亲喂饭都至少要花上1个多小时。每天早上4点多吕金红就得起床给母亲做早餐,匆匆忙忙给母亲喂完饭后还得下田除草,随后立刻赶去上班。担心腿脚残疾的母亲出什么意外,每天中午下班吕金红都会马不停蹄的赶回家,给母亲做好午饭后,又匆匆赶往工厂上班。自打照顾母亲开始,吕金红没睡过一个踏实觉,但母亲只要在,就还有希望。

贤孝夫妻用真情践行孝道

邻居看吕金红孝顺能干,都积极的给她张罗婚姻大事,1985年,吕金红与同村小伙子韦传义结了婚,结婚后的第三天,吕金红和丈夫韦传义就来到了娘家,他们收拾好母亲的衣服用品,把母亲抱上板车,一起拉回了新家。韦传义的爷爷笑着对吕金红的母亲裴永翠说:“你就安心住在这里,我们就是一家人。”婚后,吕金红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瘫痪的母亲。除了日常的三餐和定期检查外,为了不让久坐的目前生褥疮,一天都要给母亲换洗好几遍衣服。那时候条件有限,洗衣服都要去河边,冬天的河水刺骨冰凉,但吕金红从没有怨言。

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,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,吕金红和丈夫开始带着裴永翠四处求医,由于先天性疾病,医生给出的结论都是无法治疗只能靠养。由于长期瘫痪不能活动,裴永翠的双腿肌肉一直萎缩,吕金红每天都会给母亲按摩,长久下来,吕金红自己的手也酸痛的受不了,还被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。

由于长期住在女儿家,传统思想的裴永翠总觉得给人添麻烦,也多次表示要去敬老院,但吕金红不同意,“只要妈在,再辛苦都值得”。为了让母亲开心,每到逢集的时候吕金红两口子都会带着母亲一起去赶集,带她出门散心。

悉心照顾瘫痪婆婆,用爱铺满孝心路

2020年,吕金红的婆婆周秀英突发中风,治疗后瘫痪在床,不能言语,大小便失禁,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,症状比他的母亲还严重,此时吕金红的孙女还小也需要她照顾。

为了让丈夫放心工作、孩子安心读书,吕金红的眼神透露着坚定:“我来负责,你们把你们的工作和学习顾好就行。”就这样她再次挑起重担。一个家里两位瘫痪的老人需要照顾,吕金红像个陀螺一样。这边为瘫痪在床的婆婆擦身、换衣、端水、喂药后,那边赶紧推着高龄坐轮椅的母亲外出晒太阳,给母亲喂饭换洗衣物。

卧床的婆婆周秀英经常会发脾气,有时候突然就把正在给她喂饭的吕金红手上的饭碗打掉了,但吕金红从不计较。多年来,吕金红一直无怨无悔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,房间一点怪味都没有。在吕金红的言传身教下,孩子们十分懂事,儿子儿媳经常回家看望外婆、奶奶,给老人买点小零食,陪老人聊天,为老人捶背、按摩,7岁的小孙女也会主动为两位太奶奶讲故事,一家人用朴实行动诠释“孝”与“爱”的美德。

人们常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人,但她更是女儿、是儿媳,吕金红几十年来无怨无悔、悉心照料瘫痪老人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出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。当面对众人竖起的大拇指时,这个平凡的农家媳妇,总是略带腼腆地一笑说:“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子女、普通媳妇该做的事情。”时至今日她依然用瘦小的身体扛起这份孝心,无怨无悔。

综合
上一篇:家具“零甲醛”概念 那只是个传说!
下一篇:山西大寨村供暖用上煤层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