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历长江禁渔后首次江豚科考,在干旱的鄱阳湖寻找江豚
“发现江豚!后首旱的湖寻一头,豚科豚距船200米,考干离岸300米,鄱阳角度30度!找江”右船头紧握望远镜观察湖面的亲历观察员突然大声吼道,试图盖过科考船发动机隆隆的长江次江巨响,身后的禁渔记录员奋笔疾书。
顺着科考队员目视的后首旱的湖寻方向,一颗芝麻大的豚科豚黑色圆点倏的一下浮出水面,不到一秒钟就沉入水中,考干隔了不到10秒钟,鄱阳又在距上个出水点约40米远的地方一闪而过,一共出水三四次,便再难见到身影。
2022年9月底至10月初,来自全国的120名科考队员,走遍了1600公里的长江干流、洞庭湖、鄱阳湖以及未通航支流的所有水域,只为了同一件事——摸清长江江豚和栖息地的现状。
这是继2006年、2012年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。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,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,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。
此前3次科考结果揭示,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别为约1800头、约1040头、约1012头,种群极度濒危。20世纪90年代,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2550头。
不过2022年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,人们有理由充满希冀。2021年,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、长江保护法施行,这条养育了4亿人口的大河开始休养生息,江豚的栖息地环境正在好转,但不容忽视的是,对于江豚这种妊娠期比人类还长的哺乳动物而言,谈数量增加可能还为时尚早。
鄱阳湖江豚数量约占种群总数量的一半。9月28-29日,当科考队员在此调查时,湖泊正遭遇考验。2022年9月23日,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升级发布干旱红色预警,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破7.11米的历史极值,湖泊水域面积缩小了近九成。
南方周末记者随鄱阳湖段科考队亲历了两天的考察,科学家们发现江豚在鄱阳湖的分布情况明显改变,开阔但水浅的湖区难觅豚影,狭窄但水深的水域成为了江豚的庇护所,但庇护所的环境复杂,包括水位再降低就与外界隔绝的沙坑和船舶川流不息的航道。
搁浅、食物匮乏、噪声等人类活动干扰都将在漫长的枯水期伴随着江豚。与此同时,岸上的人类也已做好伸出援手的准备。
观豚不易
在人类面前,野生动物总是胆怯且善于隐藏的,江豚也不例外。
靠肉眼发现江豚并不容易。它们很少出现在科考船一百米范围内,出水高度不高且换气速度很快,黝黑色的皮肤在环境中并不显眼。太阳照在湖面上,水面波光粼粼,盯的时间久了,新手不仅眼睛干涩发疼,还常常会将远处泛起的水花误认为出水的江豚。
参加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