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职多年后卸任,他们的欣慰与遗憾
过去十五年间,任们每年3月,慰遗几乎是履职俞金尧一年中最忙的时候。作为第十一、多年的欣十二、后卸憾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,任们他每年要写提案、慰遗准备“上会”,履职还要接受诸多媒体采访。多年的欣
2023年的后卸憾春天,他难得闲下来了——2023年1月,任们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,慰遗俞金尧不在其中。俞金尧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,“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做了”之后,他得到了放松,有了更多时间专注学术研究,或是见见朋友们。
律师蔡学恩是第十二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他日常主要关注法律、法治建设领域。履职十年,蔡学恩的一些想法变成了现实,比如最高法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;还有一些想法,依然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,例如设立中国律师节。
同样轻松下来的,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。他履职的时间更长,从2003年开始,周洪宇担任了20年全国人大代表,共提出四百余份议案和建议,内容涉及教育、法治等多个领域。其中有近七成的议案和建议被采纳。
履职多年后卸任,这些代表委员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尚未实现的想法。而他们相信,会有新的代表、委员,继续坚持在全国两会上提这些想法。就像蔡学恩说的,“这是一场接力”。
起点:“第一份提案自以为是”
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前,许多人均有在地方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经历。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代表和委员均表示,在地方履职的经历,为他们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履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。
周洪宇记得,自己是1997年开始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的。彼时,他39岁,一年前刚刚成为当时华中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教授,主要做教育史研究。时隔27年,周洪宇依然记得自己的第一份提案:“建议武汉市应该制定教育发展战略规划。”
如今再回忆这份提案,周洪宇哈哈大笑,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:自以为是。
“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,如果没有战略规划,它的发展就是没有方向、没有目标、没有任务的。”周洪宇觉得,自己从顶层设计出发,“提的肯定是好建议”。后来,这份提案由武汉市教育局回复。
周洪宇记得,对方先是在回复中对提案的内容予以肯定,“周委员,你的建议很好,很有战略眼光,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帮助”。随即,话锋一转,表示“制定市级教育发展规划是我们一项常规性工作”。
“我以为人家没做呢,但却是常规性工作。”周洪宇补充,“所以我当政协委员提的第一个提案就是没有调查研究的想当然,纯属自以为是。”
对俞金尧而